練琴時的心理因素
察覺到不論是小孩、成人,或是初步到進階。看學生或是自己練習。有些時候覺得會卡關的地方,是心理層面的影響。當然練習上會有一些技巧、技術需突破的實際操作,或是更深層音樂風格的表達。不過想討論一些可以在練習時就試著觀察的練琴習慣,進而幫助自己讓練琴比較順暢或是有成就感。
1)樂譜換行的時候、或是小節線這可能比較是「視覺」影響心理。很容易一換行,或是一換小節,大家就跟著把音樂分開了。不過仔細觀察後前後小節可能只是旁邊的音符,或是類似的音型。練習時試著以樂句為單位練習,聽樂句的流暢度~
2)曲式換段落的時候樂曲最常出現就是ABA的三段體。常常在A段接B段的時候,速度會整個慢下來,再從B段進入A段時,因為回到熟悉的旋律又突然加快速度。另外很難避免地,心理上大家都很容易喜歡從頭彈到尾,這樣下來B段就更不熟了。當樂曲有明顯的分段時,可以試著先練習最不同的那一段,再連接前後的樂段~
3)升降記號(出現黑鍵的時候)黑鍵相較於白鍵,比較突出、比較窄一些。在彈快速音群時,初學時很容易看到學生會想抬高手腕甚至是肩膀、手臂。但碰上黑鍵時,其實身體的重心更要往下沉,這樣手指才站得穩,抓得牢手裡的音群。
4)轉指的地方學生剛接觸到音階,或是需要轉指的技巧。一開始有很大部分都會想把手腕抬起來,空出一個很大的空間讓手指穿過去。(很像在借過的感覺)不過如果彈琴的手指手型有穩定的話,手腕不需要抬高,手指就能橫向移動過去了。(手腕高高低低的同時會讓音群跑不快、聲音忽強忽弱)
5)換琴鍵位子的地方譜上看起來換位子、大跳的時候,很容易手也跟著使用很多力氣移動(或是手抬得非常高)。距離很遠的同時,練習時盡量找出移動的最短距離,或是順著前一個動作的力量落到下一個位子。
6)技巧上比較困難、譜面上看起來比較複雜的地方這部分比較廣泛、不易發覺。因為每個人覺得「看起來」困難或「擔心彈不好」的地方,不太一樣。只是觀察到這些地方,很容易因為擔心緊張反而加快速度,造成更難的技巧。最常出現的例子是十六音符的快速音群。一串音群出現,通常就是需要在轉指的同時,又聽起來很流暢。很容易想說要彈「快起來」。所以最常出現速度越來越快就打結、音色忽大忽小的情況。試著將小音群分組,鞏固好每個轉指前後的手型(以及轉指時手腕的穩定),同時需清楚建立拍點的概念。
有的時候,心理層面的影響,養成習慣之後自己就比較難發現。不過如果同個地方一直卡關練不好的時候,可以試著停下來思考,去分析樂譜上給的資訊。有時候譜讀著讀著,也會有種突然懂了的神奇時刻!